新时代文明实践丨寒霜至 冬渐临
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在五彩斑斓的落叶中,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——霜降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节气文化,体验“霜降”节气带来的乐趣,江宁街道锦文路幼儿园开展了“寒霜至 冬渐临”的霜降主题活动。
霜降节气知多少
“一叶知霜降,一雨感深秋,”各班老师通过图片、视频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霜降节气的主要特点,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。霜降之后,昼夜温差更大,地表空气遇冷凝结成霜,天地肃穆。
霜降带你贴秋膘
民间有谚语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,古代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,人们要进食补品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贴秋膘”。瞧!小班的小朋友玩起了贴秋膘的游戏,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!
人们认为先“补重阳”后“补霜降”,而且“秋补”比“冬补”更要紧。因此,霜降时节,民间有“煲羊肉”“煲羊头”的食俗。瞧,孩子们利用各色黏土,通过搓、团、捏、按、揉等技巧大胆创作,制作了热气腾腾的手工版“羊肉煲”,看上去十分美味呢!
柚茶蜜饮尝霜降
霜降秋色尽,饮茶正当时。究竟是什么这么好喝?原来是蜂蜜柚子茶。将柚子洗净,切皮,再挤上甜甜的蜂蜜。放入锅中,煮上片刻,美味的蜂蜜柚子茶便完成了。孩子们闻着茶香,品味着甜蜜。
“柿柿”如意又丰收
暮秋已至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霜降前后的柿子皮薄肉鲜,吃了不仅可以防寒保暖,还能补充营养。但是柿子容易变质,孩子们便决定动手将柿子晒成柿饼。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柿子削皮,泡水后放在太阳下晾晒。去皮的柿子就像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,孩子们看着“小灯笼”,期盼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柿饼能早日晒成。
另一边,宝贝们畅游在手工“柿”界中,认真、专注。孩子们虽然手笔稚嫩,制作出的柿子却很传神。瞧,一颗颗红彤彤的柿子印在纸面上,宛如喜庆的红灯笼,带来了丰收的喜悦!
柿子甜在我心间
霜降时节民间习俗要吃红柿子:霜降吃柿丁,不会流鼻涕,整个冬天嘴唇都不会裂开。“柿子真甜呀!”“吃起来凉丝丝的。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品尝柿子的喜悦。
奇妙霜花小实验
“霜”是什么?它是如何形成的呢?带着疑惑,孩子们动起小手,在教室里制作“霜花”,感受着科学的神奇与创意。
“时逢秋暮露成霜,几份凝结几份阳。”孩子们在霜降节气活动中感受季节的更替和气温的变化,在体验中发现节气的秘密,感受自然的至真至美和生活的浓浓趣味,也在节气时令的指引下乐于去探索和成长。让我们带领孩子沉醉在每个节气中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!
上一篇:新时代文明实践丨防高坠 护安全